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,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。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”,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最大政治优势,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,实践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的宗旨,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、群众观、权力观、政绩观,坚持一切为了群众,一切依靠群众,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,关心群众疾苦,围绕群众最现实、最关心、最直接的问题,办实事、解难事、做好事,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。这正是国家需要的,也更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。
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、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财产、就业、人身安全等各个方面所拥有的基本合法权益,是否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障,要看基层干部党员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群众观,是否真正做到亲民、爱民、为民。社情民意够不够充分通畅?群众诉求和问题能不能得到及时解决?解决的质量好不好?群众满意不满意?这都是至关重要的。
现实中,还是有部分基层干部意识观念淡薄,存着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的思想,群众的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,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能得到充分重视和及时处理,长期积压下来,就为社会稳定和谐带来严重的风险和隐患。
村振数字乡村平台,作为中国优秀的基层治理数字化服务平台,切实为人民群众着想,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,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,以提升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为目标,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机制,以数字技术和智慧,为群众服务出新招,为社会发展献新策。
群众提出问题,多级联动办。
基层干部普遍压力大,有不少时间精力可能消耗在形式主义表面工作上,使得干部无法把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,许多基层干部工作斗志逐渐消沉,长此以往对社发展进步造成极大负面影响。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,也有不少单靠村/社区一级是无法办理解决的,如不能推动上级治理资源和服务重心有效向基层下移,问题就可能被长期积压得不到解决,最终酿成更大的社会矛盾和风险。
村振数字乡村平台,贯通了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,实现三级纵向联动和横向协同;平台链接广大人民群众,接收群众反映的各类社情民意,群众上报反映问题后,按照基层问题优先基层办的原则,村/社区一级第一时间限时办理,如受资源和权利限制不能办理或超时未办理,系统支持将事件上报给乡镇一级处置,乡镇一级超时或不能办理,也同样可以上报给县级处置,平台根据事项类别和性质,智能交办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办理,实现了全域高效协同联合处置,保障每一个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都可以闭环处置解决。
事情是否办结,群众说了算。
现在网上也有不少反馈民意的渠道,有热线、邮箱、网站等。然而真正办理结果怎么样,是否真正彻底解决,仍然是个头疼问题。有不少情况是随便应付几句话,随便给个解释或答案,这个事就完成了,群众的实际诉求和困难并没有实际得到解决。
村振数字乡村平台优化工作机制,群众上报的事件解决与否,不由干部说了算,让群众来确认。如果群众对问题处置结果不满意,没有得到群众的确认,该事件就不能被视为已办结,系统将联通督察督办部门,跟踪事项处置的全过程,查找关键原因,追溯相关责任,直到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并得到群众确认办结为止。村振平台拒绝做表面文章,切实关注基层群众的应有权益是否得到充分重视和保障,在合法合规前提下,赋予人民群众应有的权利。
事情办的好不好,群众来评价。
社会治理的举措千千万,但最终落脚点都在服务人民群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。干部有没有切实为民服务?有没有真切关心群众利益?有没有为群众解决问题?干部服务群众态度怎么样?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看得一清二楚。百姓心中有杆称,干部干事实不实,就让群众来评价!
群众上报事件解决后,平台邀请群众为处置结果进行评价。群众满意不满意将有据可查、有据可依。这不仅仅是赋予群众应有权益的具体表现,更是评估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和综合能力的佐证依据。系统将群众对干部处置事项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,把评议结果作为对基层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,对于“群众不满意”的干部,可进行问责问效,确保问题及时纠正,倒逼基层党员干部主动走好群众路线,对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至关重要。
村振数字乡村平台,不仅在基层治理方面脚踏实地为民服务,同时还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生产生活的社会服务。“村振集市”跨越重山,挖掘优质农副特产,给农民增收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;“务工招聘”积极拓展就业岗位,帮助群众就业,解决务工难题;“普惠金融”为人民群众提供金融服务,助力产业经济发展……
村振数字乡村平台,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,创新数智能力和服务方式,从群众最紧迫、最需要、最盼望的地方做起,不断探索为民服务新方式、新机制、新举措。作为中国新时代数字化社会治理的创新引领者,村振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。
持续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,才无愧于使命、无愧于时代。